本周,一淘發布了B2C網購市場。一段描述稱,“10月初京東商城價格漲幅超過15%,隨后快速下跌。”事后,京東方面回應稱,一淘的數據純屬誹謗。淘寶與京東之戰成為年初電商行業的重頭戲,但淘寶有備而來,京東火速上陣。這是公關行為。既然準備好了,數據的準確性、客觀性和獨立性就不重要了。把這個包袱丟給消費者,目的就是為了讓京東回應來攪局。當然,無論京東如何回應,都有相應的說辭。重點是漲價。至于會漲多少,京東的回應有多大意義?當然,讓我們回到這個數據的三大問題:
1、時間節點選擇問題:11月之后,進入冬季購物旺季,商品漲價現象普遍;此外,京東計劃銷售目標為240億至260億,但實際增速遠超這一數字,且倉儲物流資源不足。調價令也合情合理。
2、抽樣結構,比如京東3C、家電、百貨占很大比重(平臺業務產品不計入),3C、家電的毛利僅7、8個點,漲價10%-15%幾乎是不可能的。另外庫巴專做家電,價格最低;易迅專營3C(4C)價格,也是最低的。拿最低價的電商跟京東比是不合理的。
3、10%-15%,莫名其妙。3C家電的毛利只有7、8個點左右,別說10%的漲價,就是比競爭對手高出2%就很明顯了。比較一些產品是不好的,尤其是促銷品。圖書一直在打價格戰,所以沒有漲價的機會。一般百貨公司是可以的,但是抽樣太不合理了。
如果說真的漲價了,賺到錢了,還好說。問題是價格戰打的很慘,你還在盈虧平衡點徘徊。你還說我漲價,推高價格。你的意圖是什么?因此,這基本上是一種找茬的公關行為。
退一萬步,價格高又如何?亞馬遜只有20,000 種產品低于其他競爭對手,而其他近百萬種產品比其他產品貴2% 到3%。為什么這么貴?因為亞馬遜的用戶體驗更好,這是一種漲價能力。撇開服務體驗不談,一淘挑出消費者最關心的最敏感的價格,實在是有過之而無不及。
話雖如此,新年伊始,淘寶卻見血封喉,直擊要害。從中也可以看出,2012年的戰略重點仍然是牽制京東。如果是公關戰,就應該拼個你死我活。 1、淘寶假貨、水貨欺詐。 2、淘寶用戶體驗差。 3.淘寶內部問題。 4、淘寶游戲規則不公平傷害中小企業發展。 4、阿里的外資問題。從戰略和手段上看,此舉并不差。有人說我幫京東出壞主意,我有一種天生的偏見,讓我給淘寶出謀劃策。老實說,我真的不知道。在過去的一年里,淘寶引進了38家B2C企業入駐淘寶,調整淘寶商城規則,拆分聚劃算,上線一淘等,淘寶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。阿里人不僅非常聰明,而且團隊執行力也非常出色。不過這一招有點吃虧。
京東只是公開表態,并沒有任何聲音。它一定是知道來人不好,但就是不肯放過。山雨將至,風無處不在。既然打響了,2012年的好戲就要來了。
然后PS選擇攻擊時間點: 1.春節期間,第三方物流基本癱瘓,影響持續了一個多月。淘寶的發展已經完全受制于第三方物流的瓶頸,可做的空間有限。所以春節只看到京東的廣告,沒有看到淘寶的廣告,因為廣告把用戶拉上線了,訂單處理不了。 2、春節期間,京東特地投入了央視廣告,廣告效果也將在白領復工后體現。春節一開工,淘寶就發難了。
我們專注高端建站,小程序開發、軟件系統定制開發、BUG修復、物聯網開發、各類API接口對接開發等。十余年開發經驗,每一個項目承諾做到滿意為止,多一次對比,一定讓您多一份收獲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