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培養信息技術人才,參照ACM與IEEE計算機學會聯合制定的課程體系規范,《計算機科學與技術(信息技術方向)專業規范》,確定了以下12個知識領域為主體組成的網站制作課程體系。
(1)信息技術基礎: 包括支持以計算機和網絡為基礎的信息系統的規劃、實施和管理所涉及的基礎知識,也包括信息技術發展與應用環境的關系。
(2) 人機交互: 側重于將人類行為理解為交互對象,采用以人為中心的方法來開發和評估交互系統。
(3)信息保障與安全:包括密碼學與安全機制、數據安全要求、信息安全策略、信息安全領域、事故調查與威脅分析等。
(4)信息管理:包括信息獲取、信息數字化、信息呈現、信息組織、信息轉換與信息呈現、數據建模與數據抽象、信息安全、隱私與完整性。
(五)集成程序設計與技術:包括集成程序設計相關的開發技術、腳本技術、系統間通信技術、集成程序技術中的安全問題。
(6)計算機網絡:網絡運行模式、各種標準和方法、網絡應用、網絡部署和管理。
(七)程序設計基礎:包括程序設計的基本概念、基本數據結構和算法等。
(8)平臺技術:包括計算機硬件、固件、網絡基礎設施、操作系統、中間件和應用軟件。
(九)系統管理與維護: 與操作系統、應用系統、各項管理活動和管理職責相關的知識和執行能力。
(10) 系統集成與架構: 包括需求獲取、需求建模與測試、多方面抽象架構、系統集成技術、招標采購、實施過程管理、驗收測試。
(11)信息技術與社會環境:包括信息技術職業的社會屬性,以及信息技術發展帶來的社會變化和問題。
(十二)Web系統與技術:包括基于Web的應用(如相關軟件、數據庫、接口、數字媒體等)、Web應用設計技術、實現技術、測試技術,由Web和社交軟件組成(如博客等)提出的社會、道德和安全問題。
《IT2008》新增知識領域:信息技術數學與統計學,使知識領域總數達到13個。該知識領域的內容原先放在“信息技術基礎”知識領域,他們分開形成一個單獨的知識領域,充分體現了對培養信息技術人才抽象能力的高度重視。
(13) 信息技術數學與統計學: 包括基本邏輯、離散概率、函數、關系與集合、假設檢驗、樣本與描述統計、圖與樹、數學與統計學在信息技術中的應用。
此外,由于信息技術人才大多從事非計算機行業,因此也需要了解其所在單位的基本業務知識。很難想象,一個信息技術人員能勝任海爾IT部門,卻對海爾主營業務一無所知。調查發現,美國一些大學在培養信息技術專業本科生時,用2/3學分來實施本專業的課程,另外1/3學分供學生選擇非信息專業。他們感興趣的技術專業(如綜合機械制造、供應鏈管理、圖像處理等,甚至法語、西班牙語)去學習,讓他們畢業時不僅具備信息技術的能力和知識,還要掌握其他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。
許多組織非常重視IT人員的繼續教育。信息技術人員必須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,注意知識的更新,及時學習新技術和新工具,才能在競爭激烈的社會中繼續勝任本職工作。
我們專注高端建站,小程序開發、軟件系統定制開發、BUG修復、物聯網開發、各類API接口對接開發等。十余年開發經驗,每一個項目承諾做到滿意為止,多一次對比,一定讓您多一份收獲!